业务,但它是商业银行。不但是债券承销商,还是吸储行,信用卡发卡行,所以,它同样是美联储股东与信用联盟成员。
揽储与信用卡业务,甚或再保险业务,就是为了扩大基数。亨德森银行是加利福尼亚外围银行不假,但它下面同样有一群关联的社区银行。
美国银行上万,大行底下全有代理分销商。储户存款,申请贷款,信用卡,保险,与银行互动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注意到一些理财产品。
加上银行的主动推销,三亿的债券切成三万份,一份一万,客户基数越大就越容易消化掉。
当然,这只是零售业务。
机构间与大客户,正像是暴估值的b轮一样,钱越多买的越多,折扣越好,买入权越高,不少内部的债券,是不面向零售市场的。
正如国内的信托一样,万是门槛,不够不让买。互联金融发展后才有点松动,可以切割了。
可是,谁来切割啊?就是亨德森银行之类的中间机构,收入亿发债委托。之后再做一道切割,变成零售。
这之间多了一道风险,亿的债券如果不是代理销售,而是承销,甚或“承包”,就得提前打款。跟包票房一样,票房不好要发行商院线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