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
摄像灯光收音都就位了,为了把光打的漂亮鲜活一点,一旁还有个抱着反光板的摄像助手,在大刘的手势下测了几个位置。
这是个拍广告的架势,电视采访知道上个防风话筒加收音器的就是专业了,大刘还布光呢。
产品级广告照片,才要人工布光。数字化时代后期拉个阴影,调个色,是中国长项了,都混成亚洲四大邪术了,芙蓉姐姐出来都能出水芙蓉浴小葱。
室外摄像还会专门布个光,大刘算敬业了。
不过也对,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
捕捉光的刹那瞬间,暗房增色补光,会这两条就算入了摄影的门了,其他就是天赋与经验了。人造光玩的转,抓自然光只会更容易。
摄像组调试,试收像完毕,大刘就招呼了薛琴一声,示意差不多了:“你那个音有点上两格试下,行了就准备走了。”
薛琴闻声低头把线麦拉出来,声音调大了点,挺直身板用平常的谈话语气说了两句,又前后换了两个坐姿用中等声音试了下。
一旁收音举起大拇指点头,助手走过来又帮薛琴的麦克风线用衣服遮了遮,场务环场提醒进入正式收音阶段,闲杂人等一律不准咳嗽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