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学校,朝廷也不会拔钱,更别说其它的什么了。
在了乡里,地方的大族宗氏,那些乡绅地主,就成了天了。
这个天也不全是权力,更多的是义务。
乡里要修个路,没钱,怎么办,百姓各家出劳力,然后大户们出钱。要修个桥,也是一样,找大户募捐。
要修个学校,一样还得找大户。
甚至百姓平时有个纠纷,也很少直接找到县衙去,还是找大户主持。
乡民们遇急用钱,依然是找大户借钱。
反正这年头,乡里的大户,简直就是全能的,既是法官也是银行家。
你要是大方点,有求必应,那么能得一个好善乐施,仁厚的名声。你若是不肯出力,那你就是为富不仁。
这年头,当一个地主也好难啊。
义仓刚出完了二十多石粮,社仓又得出十五石。
而且里正村正和那些地主乡民们还一致请求张超来出任社仓的新仓管,前任仓管犯病不能理事。
对于什么社仓仓管的位置,张超一点兴趣也没有。管着个粮仓,又没工资又没好处的,有什么意思,还得费心巴力的。若是粮食出现了霉坏,被老鼠被盗贼偷了,还得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