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定型。
过张超要求马周用行楷,行楷的用笔更灵活,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
楷不比正楷呆正,比较飘逸好看,用于雕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页字体当然会好看的多。虽然正楷雕刻起来应当更简单,但张超还是觉得应当试试行楷。
周只能按着张超的要求,回去又认真的把三字经和张氏家规,用行楷写了一份书稿。谁知道稿子交上去,张超连连夸赞行楷写的好,结果最后却还是摇头说不行。
超提出应当加上标点符号。
在春秋时,当时的人就会在句子间加上短线、双短线来做标点,表示重文。到了隋唐之时,除了之前的单、双短横外,还有拐角符号,三角符号,圆点符号,方块符号等出现,用法也各异。甚至也有顿号、句号,意思和后世一样。
不过,这些标点符号并不普及。
周写的辛辛苦苦,但没有用上标点符号。他认为不需要,但张超觉得有标点更好,不会有歧义。而且标点可以帮助断句,而符号,却还有其它的用处。就好比一个句子后面加上句号和问号,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比如说,读了三年大学,和读了三年《大学》,意思也不一样。
然,这时的人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