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李超所说的一样,这里甚至能种植水稻。水稻对水的需求是巨大的,连水稻都能种,那还会缺少?
真正的水浇地啊,能把人羡慕的流口水。
黄河自西套的黑山峡入境,从石咀山头道坎北的麻黄沟出境,由南至北全境,蜿蜒整整八百里。
有了这条黄河,使得西套其实又是一个八百里秦川,甚至黄河的水量是远远高于渭河泾流的,能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
李超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就是后世中国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线,也就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划分线,此时还在西套的北面,比后世的那条线向北移了不少。
或者说,此时这条线还没有从北面往南移那么多。
在后世时,那条分界线的划分,正好是沿着长城一线,也就是沿大兴安岭-兰山一线,这条线就造就了牧区和农区的分隔界线。
而现在,这条线还不是在贺兰山,还在更北面一些,这就使得西套平原的气候并不是后世那种比较严重的半干旱少雨气候,而是还是比较湿润,比较适合农业种植的气候。
这里的生态还不是那么的脆弱,水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仅凭平原上遍布的那些湖泊就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