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唐考虑的。
有几个大臣,能够在拿到了统领整个大唐北方,几十万军队的指挥决策权后,还能够没冲动的。
近日朝中有大臣开始弹劾李超,说李超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之前一力要打,结果朝廷大动干戈,调兵遣将,都已经准备妥当,箭在弦上了,李超却又说不打了。这不是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是什么?
还有人弹劾李超在朔方,不奏报朝廷,就直接招降纳叛了五万降卒,使得朔方镇的兵额从五万暴增到了十万。
李超想干什么?私自招降纳叛,增兵至十万,他真的只是为了对付突厥人?他有没有其它心思?
也有人弹劾李超在朔方镇私设兵制,不用朝廷的总管营将等,而用兵马使、指挥使等职名,不用军、团、旅、队,而用什么厢、军、营、都、队、伙,兵制职名,那是朝廷才能变动的,李超一镇节帅,凭什么这样改动?
更有人认为,既然李超不打突厥了,而朔方又收回了,那朝廷没有丝毫必要再保留朔方镇这个区划,朔方八州应当归入关内道,要么就干脆再设一个朔方道。而不是保留这个朔方镇,朔方镇的职权太重了,这跟原来的行台有什么区别?李超一人把朔方八州的军政财赋人事等统统都管了,这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