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这个打禾机,搞标准件流水线生产,尽量把成本降下来,让更多人可以负担的起。”
流水线、标准件,这些对三个老匠头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早已经习惯了。
“不过就算降低些成本,还是会不便宜啊!”
“我们要灵活一些嘛,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机子弄按揭嘛,首付一部分钱,然后剩下的分期付,加上一点点利息就好,这样我们卖了机子,百姓买了机子,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我们也可以出租,按天租,甚至可以组织一些有空的庄户汉子,带着机器去帮人打稻子,专门负责脱料。”
关中本来也不少地方种水稻,如今李家的水稻种的这么好,更带动不少人也开始在有条件的地方种起了水稻。
这个打禾机,李超认为还是有销路的。
再说了,若是到时用的好,再往江淮流域,往河套推广,那可都是水稻种植区。
打禾机,不过是因为李家今年有三千多亩水稻,为了解决收割人工难的问题而制造的。
但李超当年发明了曲辕犁,如今发明打禾机,也不仅仅只为自家考虑。
大唐缺人啊。
到处都缺人力。
如果能够多发明一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