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才有可能去谈其它。谈归属,谈家族谈民族谈国家,去谈朋友、妻子、家庭这些。
如果他条件更好一些,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又渴望得到尊重。
尊重是什么,有自尊也有别人的尊重,别人的尊重,一般就往往体现在名誉、地位、荣耀这些了。正是受尊重的需要,让人能为了青史留名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而奋斗拼博,甚至奉献牺牲。
·····
处于不同层次的时候,就有不同的追求。
一个普通的灾民,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吃饱,再进一步,是如何让家人吃饱。
一个小地主一个府兵,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想的已经不是吃饱而是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或者建功立业,升职获勋,赢得更高的地位。
再比如说魏征,比如李超,到了他们这个层次,甚至都有点功成名就的意思,家庭、地位、功名都有了,他们的追求是什么?
还有什么可追求的,他们还需求什么?
这正是千百年来,那些先贤们在讨论的话题,儒家的答案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再只是想着个人、家族,而应当放眼天下,关心所有的人。
魏征给李超续上一杯茶,也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