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瞧着武将比文官更风光,可是一旦十年二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可打,武将内部没有惊才绝艳的人物出来,届时武将势必被文官压一头。
    反观文官,三年一次大比,三年就能出一批人才。人才储备远胜武将,难怪被永和帝一直压着打的文官,慢慢地竟然也能开始左右朝堂格局。
    细细想一想这里面的名堂,真是让武将们不寒而栗。
    武将们注重家族传承,不注重从民间从军队选拔将领。而且很多当兵地都不识字,这也阻碍了武将的选拔。长此以往,要是勋贵家族没有人才出来,武将真的会越来越弱,最后被文官吊打。
    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就算了,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就不能坐视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武将们表示要办武学,要将军队里有能力有才华,有打仗天分的兵将弄到武学深造。不识字没关系,武学里有夫子教识字。不懂打仗理论没关系,勋贵们会出任老师,将自己的打仗经验传授给他们。
    总之武将们要吸取文官们的办法,几年出一批人才。就算这些人才暂时起不了作用,上不了战场打仗,好歹也能作为人才储备留在军队里。
    同理,内阁的席位他们也要争取。
    元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