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赵左林、宋应星,以及上海机器制造局那一帮技术骨干们去完善,去反复试制,反复试验。
已知最早的第一门后装炮,现藏于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的一门后装炮,制于146o~147o年,口径为5厘米,炮筒的后部有一个敞口,可装放预先填好弹药的子炮。
19世纪中叶以前,各国使用的火炮均为前装滑膛炮。这种火炮虽然在近代战争中挥了空前强大的威力,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兵器,但在射、射程和精度等方面也有不少明显的缺陷。
上海机器制造局以前制造的火炮,不管是7o毫米口径的,还是15o毫米口径的,全部都是前装火炮,只不过最开始是滑膛火炮,现在是线膛火炮。
现在,钢铁冶炼水平进一步提高,钢铁产量稳步提高,再加之鞍山钢铁厂已经开工建设,张丰认为,后膛装填火炮的研制时机已经成熟。
从设计图可以看出来,这门火炮在原有7o毫米口径前装线膛火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部分零件还是依旧采用7o毫米前装线膛火炮的零件,部分零件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
炮管外观看上去也变化不大,只是由前装改为了后膛装填,且使用的还将是铜壳炮弹,不再是油纸包裹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