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不来好的老师。
如今村里的财政收入如何,卫靖泽是有数的,一般是出的比进的多,自己和江延宗包山的钱,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修路的事儿上去了,这条路不收过路费,自然也没什么产出,虽然它的隐形效用很高,可是都是回报到了村民们的手里,而不是村里,村里的账面上,没有因为这条路而多赚一点钱。
办学校的钱,应该是从卫靖泽和江延宗准备包下第二座山的钱里出,村民们倒是不用花钱修建学校,可是后面学校需要运营,就需要花钱,全靠村里的财政,就会有坐吃山空的那天,这个钱自然是需要村里负担的,这就要从村民手里拿钱了,大家会答应吗?
所以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问题还是学校需要大家的钱,但是穷怕了的村民们恐怕不乐意掏钱,就算是给他们画大饼,说以后孩子考上大学之类的,估计也不太乐意。
要形成完整的资金链,学校才能一直办下去,总不能因为没钱了,老师走了,孩子们又没法继续上学了吧?
有人说:“难道咱们就办成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是能够解决钱的问题,但是很多事情就不是村里说了算了。
这个问题算是暂时搁置了,因为大家谁也没有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