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的事情。
康熙朝建立于清朝的早期,属于包括丧仪在内的诸项礼仪制度逐步完善时期,很多制度由于没有形成规制的仪典规范从而只能以援引前朝(明朝)先例的方式予以解决。皇太后虽然不是大清朝的第一任皇太后,然而却是第一个需要与帝王合葬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也是因为母凭子贵而荣升的皇太后,不过她的夫君葬在关外盛京,待她过世的时候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已经在关内遵化新建了皇家陵寝,且已经过世,先皇不忍心自己的祖母远离,于是在遵化单独建立了暂安奉殿(后由雍正皇帝改建为昭西陵)安葬孝庄太皇太后,因此孝庄是以太皇太后而非皇太后身份下葬,且未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先皇自己的生母则是在他尚未登基之前即已去世,因此也不存在以皇太后身份下葬的问题。
由于本朝没有先例,皇上又是一个极其注重礼制之人,既不想事事依附前明,又想给子孙后代树立典范,因此针对此次皇太后的丧仪,他站在建章制典的高度尽心操办。不过,皇上日理万机,皇太后的丧仪很重要,其它国家大事也很重要,于是他责成总理大臣、内务府总管等诸位大臣先行商议一个初步方案后再提交他审阅。
由于廉亲王掌管礼部,又是总理大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