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郑博的官职不是特别关心,毕竟只要他还是我的驸马,母亲就自然亏待不了他,然而考功之事,却着实令我好奇。说来我穿越到大唐已有十几年了,历史名人遇见的倒是不少,诗人文人却不多见,郑博若是主管恩科,我宅中一定少不了投卷行次的士子,不知里面会不会有那么一两个连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想到李白、杜甫之类的大诗人,也可能会参加此次恩科,甚至投卷到我的门中,我竟隐隐地有些兴奋起来,早早地叫人吩咐门上,无论是谁,只要是读书人到家,务必客气接待,尤其将我所熟悉的几个名字,也不管年纪年代,反正只要是我记得的唐朝诗人,全都写给柳厚德与宋佛佑,命他们看见了便通知我,如此我虽不能写诗作文,能和历史上这些名人见个面,也颇觉此生不虚。
除去亲身参与历史的兴奋感,我对此次恩科还怀了不少私心——从前我虽也可向天官递话,推荐些自己的人手,毕竟还要遮掩些,如今郑博主考,我却可以正大光明地让他替我选人:郑氏子弟不谈,我已故的**母杨氏有一子,今年已二十有二,读书已有十年,据柳厚德说,文辞尚有可看之处,无生忍去岁被选去了同州,今年天官有缺,倒可以让他试着考一考书判拔萃,若是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