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信有所未孚,缺政尚多,虚文尚胜。敦朴以示化,而逾制者尚繁;钦恤以祥刑,而抵法者尚众;严入仕之涂,而铨曹犹未清……屯田积谷,或以为兵不如农;择帅安边,或以为文不如武。”
“救弊之术,时措之宜,子大夫之谓讲闻也,其悉心以对……”
到得最后,还要加上一句,“若乃矜空文而无补于实,咎既往而无益于今者,非朕之所欲闻。”
前前后后数百言,其实概括起来,同从前那些个殿试的题目相比,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朕在位多年,民生困难,仓储不足,犯法者禁之不绝,战事不断,治国之道,州县之情,诸士莫要隐瞒,且对朕之为政所失直言不讳,放胆而论!
这样一个题目,实在是太好写,也太难写。
殿试中四百余人,估计过半都就类似的题目模写过文章,如何才能凌越于众人之上,考得不仅是文才,更多的则是见识。
为甚省试榜单一发,只要有些能耐的,都会尽量请长者带着,去拜会京中重臣?
不过是为了通过与天子朝夕相处的那些个臣子们,去揣摩当今的心意。
天子不会亲自给殿试阅卷,最多不过是看看前几名的文章而已,可负责评定名次的考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