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在相位上坐上十几二十年的权臣,也要掂量着点行事。
当然,等到这一批新人变为了老人,位高权重之后,定不会像从前那般听话,而是会走上杨奎、范尧臣等人相抗天子的老路。
不过,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届时自会再有新人来填补,周而复始。
此时此刻,集英殿中的士子,还是心潮澎湃,满心要为天子效力,而在赵芮这个天子看来,也依旧是处在最为顺眼的阶段。
他静悄悄地走下阶,早有跟在后头的黄门连忙上前轻轻拂开垂在殿中幔帐。
四百余名士子,各自垂首执笔,或奋笔疾书,或皱眉沉吟。
赵芮从西面开始巡起,在一列又一列地空隙中穿走着,扫过一份又一份的答卷。
已经开考一个多时辰,士子们大多都草构完毕,在破题了。
一个破题,加上一个框架,已是能或多或少估量出这一个人的才学。
观人先观文,观文先观字。
能到得殿试,士子们的字迹自然都十分工整,可并非成文,仅仅是草稿,却也不会个个都那般谨慎。
有人的草构整洁清晰,将一篇文章的结构都梳理得条分缕析,也有人一心图快,只草草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