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罢,季清菱都仔细研读过两个不同的“顾延章”写就的转运章程,与实事相连,多多少少心中也有了谱。
她本就月月细看朝中邸报,又因顾延章南下平叛,更是花了许多功夫去总结广南风土、地理,对潭州这个军事重城,并沿途要紧州城,自然也下过心思 去了解。
到得潭州,她一面分派下头管事去寻粮行,并不图赚钱,只零星做两头小生意,目的是同粮商搭上关系,也好知道邕州局势;一面却是把脑子里头记得的潭州州衙官员姓名、籍贯、出身拉得出来,拿纸列了一排。
正巧觅得一个州衙中的节度判官,乃是顾延章同年,又一个户曹参军,是从前蓟县清鸣书院学子。
季清菱手上有柳伯山的拜帖,更有顾延章的名帖,此时不用前者,光是自己家中的已是足够,着人递了顾延章的名帖上门,又给两家府上夫人写了信,送了仪礼,旁的不论,只问一回邕州局势,再问一回此时潭州粮秣筹措情况。
虽说顾延章而今被困在邕州,生死不知,他却是实打实的七品朝官,于同年而言,是当科状元,于清鸣学子而言,是蓟县当中令人如雷贯耳的才子,两人哪里又会不知。
季清菱这一厢拜帖早间才递得出去,当天下午,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