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有人道:“听闻外头虽然没什么声响传出来,那些个太学学生已是有不少欲要联名上书,便是学官们也很有意见,想来是宫中听到了音讯,不想此时出事罢?”
一干人等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谁人也说服不了谁。
因事不关己,尤其有了江镛的对比,叫他们越发轻松起来。
忽有一人插道:“江御史还不回来……也不晓得追到了不曾……”
纵是极力压着,其人的嘴角还是微微翘了起来。
另有人幸灾乐祸地答道:“怕是追不及了罢……他不是说,亲眼看着‘今日的折子已是递进宫中了’?”
大家泰半是新入御史台,同僚中不乏名门之后,可如同江镛那般眼睛长在头着,又接着道:“若海,你且来上来读你的文章。”
韩若海连忙站了起来,上得前去接过文稿,朗声诵读出来,乃是以此为申,讨论为何从前的能臣沈存中会沦为今日贪墨的奸臣,又当如何防止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他的文章写得并不长,不过千余言,不多时便读完了。
不知是谁起的头,堂中的学生们都纷纷鼓起掌来。
——比起其余人的,韩若海这一篇的立意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