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一旁笑道:“明明我们一起跟着杂货铺子的老板学了怎么用这称,但我现在已经忘记了。”
宁婉早学会了用杆秤,赵家日子富裕,比外面的人看起来还富裕得多,每年到了年底,赵太太便关了门用杆秤称银子,毕竟戥子太小,还是杆秤更合手。自她被赵太太信任之后,便参与到这些事中,整锭的复一下秤用桑皮纸包好直接收起来,赵太太存银子从不用银票,而都是现银,至于散碎的银子称好交出去打成大锭,或换了成串的新铜钱。
还有人参、燕窝、花胶这些贵重的东西,也总要过一下秤才心中有数……
那天,杂货铺子老板讲的时候她不过装模作样地听了听而已,现在宁婉便放缓了手里的动作,将菜放在杆秤的小铜称盘上演给爹娘看,“这东西没什么难的,用惯了就好——我们家的杆秤是最寻常的,有前毫后毫两个量程,前毫是两毫,一个小星是一两,两个小星就是二两,再下来还是一个小星,到了八两,也就是半斤的地方是梅花形,最后的梅花星便一斤。后毫是斤称,也是一个道理,最后的星是二十斤。”
又握着爹娘的手教他们,“称重时先把东西放在秤盘上,大致估量着重量应该用前毫还是后毫,就比如我和爹采了菜回来称,就用二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