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这只是王宁安的想法,人家郑獬,甚至富弼和韩琦,他们都不这么看。
道理很简单,郑獬等人刚刚经过科举,文采绝对说得过去。他们普遍比六艺学生大了几岁,这就是优势所在!
要知道今年的六艺学生并没有参加科举,韩琦判断这些人应该是自信不足,所有才没有下场。
再说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话什么意思?
比武,肯定有一个趴下的,一个胜利的,比赛之前,你说自己是什么宗师啊,高手啊,都没用,上场被人家秒杀了,就是丢人打脸,怎么辩解都没用,有本事打回去,赢了才有话语权。
至于文采吗,这就很难说了,同样的两诗,两篇文章,摆在那里,说我喜欢水调歌头行,说我喜欢雨霖铃,也没有问题,怎么说都是道理!
弄金殿测试又能如何?
总要有人当评判吧?
到时候只要稍微倾斜一点,哪怕六艺学生本领不差,一样要被做掉,这种事情历次科举都不少见。
也不管君子小人,是非对错,务必要黑掉六艺学堂,更不能让这场比试变成科举改革的起手式……
文官何以强大,不就是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