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可问题是,不能按照钱家的设想来。
做生意将本求利,一切都按照规矩,老百姓种棉花,卖给作坊,织成棉布,商人销售到各处……每一个环节,大家都有利可图,自然皆大欢喜。
可问题是一旦每年拿出两万匹,无偿给宫里。
其他的各级衙门也想要,你伸手,我伸手,都当成一块肥肉,没准就能吞了数十万匹棉布。
拿走了这么大的一块,纵然棉纺利润大,也会入不敷出,还能怎么办呢?就只剩下低价收购棉花,压榨棉农这一条路。
而且改种棉花之后,粮食需要外调,纵然老百姓能多赚一点,也可以通过粮价都给轻松剥夺了,别忘了,钱家也是东南最大的粮商。
想到这里,王宁安突然想起了明清时期的江南织造局。
要知道,明清时候,中国的纺织业冠绝世界,每年海量的白银涌入,可问题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工业,一直都在萌芽状态呢?
问题就在织造局的运营模式上面!
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的产品,满足各级衙门的无底洞。
按市场规矩办事的商人,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只有那些特殊的关系户才能吃香的,喝辣的。这帮人上下勾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