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刘沆。
王珪在庆历二年中榜样,之后扶摇直上,做到了翰林学士……但是这个人没什么出彩的,只是文采极好,是朝廷有名的一支笔,想来他在政事堂,也就是个跟屁虫而已。
至于刘沆,此人倒是值得说道说道。
他是天圣年间进士,也是榜眼,资历胜过王珪,而且为官相对清廉,他的族人曾经大肆兼并土地,并且打着刘沆的旗号,拒绝纳税,逃了上千贯田赋。
刘沆知道后,曾给地方官吏手书,要求他们依照规矩办事,不许看他的面子,乱了朝廷法度。
这次韩琦和王拱辰倒台,很大程度上是家人约束不严所至,提拔刘沆,正好作为榜样,昭示天下,要严格约束家人,不可乱法。
“王卿,朕给你配得这三个助手如何?”
“我啊……”
说了半天,又回到了王宁安身上。
“陛下……真,真让臣接昭文相啊?”
赵祯哼了一声,“你当朕是开玩笑嘛?”
“这个……陛下,臣觉得一口气罢黜所有宰执,是不是太过了?而且文彦博也没有什么大错,他只是建议而已,采不采用,还要看陛下的意思,就不要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