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
文彦博准确报出了数目,文及甫张大了嘴巴,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文家也是土豪,文彦博当了这么多年官,光是赐给他的田就有几百公顷之多,几万亩土地,还不至于让文家父子失态。
但是,别忘了,这几万亩田,一望无际,是完整的一块,可以随心所欲,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而且得到土地的成本几乎是零!
王宁安当初在平县,把老百姓组织进了农场,也建立起颇具规模的农业,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平县的农场产出的粮食总是要比岭南和交趾的农场贵,这三块农场之中,交趾最便宜,产量最大。
而平县的农场,甚至不比周边的粮食便宜。
这一点让王宁安一度很困惑。
按理说规模经济,大农场,大农庄,怎么会没有价格优势,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初多少讲经济学的老师,提到霉国的大农场,都垂涎三尺,充满了羡慕,还有无数人鼓吹土地集中,效仿霉国,建立起大农场,然后就能和人家搞农业竞争……这一套想法,王宁安最初也是相信的,否则,他就不会在平县尝试了。
可是当真正做起来之后,王宁安突然意识到,他也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