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
只是这种方法,需要两次加热,耗费的燃料可想而知。
然而在明朝时,中国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既降低了燃料消耗量,更是大幅增加了产量。
《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末期,发明的搅炼炉。
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
而明朝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样做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
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
此即称为炒钢,而苏州重工这座,年产量十万吨的大型炼钢厂,就是将这种炒钢技术,系统化,规模化,大型化。
木材厂与炼钢厂,成为了苏州重工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大生产基地。
而农具制造厂,则主要打造基本的农业生产用具,相对来说,规模并不大。
精密仪器制造厂,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