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士子驳斥李鸿飞,这是有违常伦,祸乱朝纲!
读书人去种地,难道种地的农民,入朝为官不成?
还别说,李鸿飞真敢这么干,没过多久就建议朝廷成立农科院,聘请那些有丰富种地经验的农民为官,专门教导农科院的学生们种地,气得一众大臣差点吐血。
好在士农工商,农业排在第二位,本就是明朝立朝之根本,北方的饥荒给了朱由检足够警醒,所以对李鸿飞的重农思想十分赞同,一众大臣吵闹一段时间后,也不敢继续反驳,毕竟当时清军步步紧逼,继续闹下去,朱由检可是会杀一批人祭旗的。
虽然士子们没在吵闹,但这“挑粪将军”的诨号,算是给李鸿飞坐实了。
之前无论李鸿飞做什么,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影响朝中文臣的地位,毕竟那些经过六年义务教育的读书人,那也还是属于文人不是。
可如今倒好,一帮子武将也开始读书学习,等这些武将真的毕了业,将来在朝堂上,他们文臣地位还不急剧下降?
以往文臣之所以嘲笑武将,那是因为武将没有多少文化,说难听点,文臣不仅可以安邦治国,还能带兵打仗平定天下,可武将却只懂冲锋陷阵,让他们做文官管理治下的百姓,还不得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