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之所。
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
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也是从这以后,澳门开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小,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所以直至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年),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后,澳门才开始逐渐繁荣起来。
葡萄牙人在此居住,为的就是与明朝进行通商贸易,所以自从他们占据澳门后,便将此处经营成了广东省最大的海运物资中转站。
当然,这与明朝的禁海措施不无关系。
明朝实施禁海以来,香港这个最具优势的中转站,便逐渐走向没落,反而成全了相距并不远的澳门。
李鸿飞派船队进驻香港,为的就是与葡萄牙人竞争海运市场。
做海盗只是副业,司徒燕的主业还是运输,不过是从漕运,改成了海运。
至于经营殖民地,则由郑芝龙负责,不过如今还时机还未到,先在香港站稳脚跟,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漕帮的船队,从南洋地区带回了大量香料与橡胶之后,财力(当时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