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队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这与式型轰炸机的糟糕设计是分不开的日军空军当时内部流传着一种战斗机无用论,认为保护轰炸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轰炸机的自卫和速度,而不是用战斗机护航。
为了追求长航程,结构薄弱的式型轰炸机成了国空军的理想猎物,经常一打就着火从而获得了“空打火机”的绰号。
三式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倒是比式型轰炸机大了不少,可是作战半径却只有四百公里,属于典型的身重腿短。
而且,这种使用固定式起落架的飞机的操纵性极差、故障率极高、对地面勤务依托极大由于机身很重,尽管三式重型轰炸机装备有两台发动机,但只要有一台发动机因弹或者故障停车,整架三式重型轰炸机就会干净利落地冲向地面进入迫降程序
好在三式重型轰炸机的结构坚固,所以迫降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从而获得了“直线迫降练习机”的外号
更巧的是,由于发动机设计不合理,三式重型轰炸机的发动机显得特别娇气即使是在**队那几乎可以无视的地面防空火力面前,也屡屡熄火。
在七七事变,**队连续攻击日军在天津的机场,由于连日大雨,跑道积水,“娇嫩”的三式重型轰炸机竟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