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
“就是,佛门弟子可是没有七情六欲,他们只有博爱,只接纳博爱,普度众生之爱。”
“切,怎么没有,比如:佛祖释迦牟尼,未出家之前乃是一国王子,有妻有子。”
“请听清楚,我们说的是佛门弟子,出了家的。还俗的不算。”
“那公孙瑾不才,就给诸位讲一讲一位宗门始祖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爱情。
他,半岁能说话,三岁识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随母亲出家为僧,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研习小乘佛法,只为救苍生苦厄。
十三岁论辩战胜当世得道高僧而一举成名,轰动西域。
他从小立志,要建宗立派要成为一代大宗师,这是他从十三岁一战成名之后树立的志向,却在他五十三岁时抛弃了。
因为他的时代爆发了连年的战乱。当他发现他所精通的小乘佛法在战乱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弊端时,果断舍弃,研习不被西域诸国和佛门中人接受的大乘佛法。
因为,战乱,乱世之中需要的不是大宗师,不是小乘佛法,而是能够慰藉人心灵的大乘佛法,只有它才能普度众生。
他被扣押,被威胁,甚至生死,他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