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舆论界都因为《泰晤士报》的影响,在言论上十分倾向于支持承认吴越所组建的临时政府,逼得西方各国或是匆匆派遣代表,或是授权驻华公使,争着抢着与吴越建立外交联系并讨价还价,争取依靠吴越彻底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工业品倾销地和工业原材料来源,同时也因此纷纷宣布对中国内战表示中立,拒绝满清朝廷借兵对吴越开战的要求。
只有沙俄国内反应比较冷淡,因为打听到是吴越拉着英法逼迫本国归还库页岛的缘故,沙俄国内对吴越普遍印象不佳,也更加愿意帮助容易欺负满清朝廷干掉吴越。然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则是普鲁士驻俄公使刺探到这一消息后,却在第一时间致书国内,建议普鲁士摄政王威廉亲王率先承认吴越组建的临时政府,为吴越提供军事帮助,凭此获得中国市场及东方利益,也乘机借助东方力量牵制和削弱沙俄,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创造契机,减轻外部压力。
顺便说一句,这个普鲁士公使叫做俾斯麦。
话题又转回东方,文祥把向列强借兵对付吴越几乎全部遭到拒绝的事消息报告到了京城后,慈禧和鬼子六等人大骂吴越无耻卖国之余,也很快做出新的决定,要文祥改变策略只向西方列强借兵对付太平军,准备先把列强军队拉入中国内战,然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