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展袖示意道:“讲。”
常思豪挑起目光:“皇上,您是读过大书的人,请问自古以来,百姓为何要起义造反?”隆庆一听这话,脸色也凝重了下来,思忖片刻,缓缓道:“或官逼民反,或贫富不均。”常思豪道:“说得好。不管是叫义军还是叫反军,总之是国家叛逆。若是有口饭吃,谁会来干这掉头的买卖?您在宫中,怕不了解情况,如今南方多年防倭封海使渔民无鱼可打,豪绅圈地使农家无田可耕,这些渔民、农民闲下来饿着肚子,有人登高一呼,发粮给米,他们岂不相从?”跟着一五一十,把江晚和自己说过的南方情况讲述一遍。
隆庆听罢手扶椅背缓缓而坐,良久无语。【娴墨:小常考虑的仅是一两个方面,隆庆则不然,更要考虑小常这枪会不会是别人替装好,拱过来放的。】
常思豪道:“如今鞑靼、瓦剌、土蛮、西藏各处强敌环伺,都在等待机会,盼着大明内乱。聚豪阁不同于寻常反贼,朝廷还当尽量安抚。若能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将他们招纳过来,则江南半壁皆安。外族无机可乘,九边形势也能缓和不少,其实他们处在蛮荒之地,无非是缺乏生活物资,俺答多年要求封贡开市,用马匹换些铁锅茶叶,大家互取所需,又有何不可?说句实话,咱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