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楚一项武器装备的研发不但要采用复合实际的技术和工艺,更要目光长远的寻找一款有参考价值的假象目标,就如同巴基斯坦之所以愿意与中国联合研制新式坦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印度正在研发的“阿琼”坦克。
只不过这头奢侈的“白象”对于中**工界来说实在是太过陌生,更何况至今也没有实物出来,根本无法作为参考,因此众多参与新式坦克的科研人员就把目光对准了位于北方的苏联,以及构成其装甲洪流主力的t—72坦克。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时候的t—72坦克确实比较先进,无论是大口径的125滑膛炮,别具一格的复合装甲,还是低矮灵巧的车身以及超前的机动力,都将同时代的美国—60,英国的“酋长”甩在身后。
然而通晓后世发展的卢嘉栋却知道t—72坦克的技术优势正被慢慢赶超,尤其是几年之后德国的“豹”2坦克、英国的“挑战者”坦克以及大名鼎鼎的美国1坦克的相继服役,t—72坦克的技术优势瞬间便化为乌有,以至于在随后的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冲突、海湾战争以及俄罗斯打击车臣叛匪的战争中,被打的可谓是满地找牙。
进而被西方嘲笑为“火柴盒”,最后连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都对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