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象池边上住下,没有刻意拘束着余地龙,由着孩子在山上瞎逛,徐凤年大多时候都在潭中巨石上静坐吐纳,终于止住了体内气机一溃千里的迹象,“池塘水面”,缓缓回升。这期间不断有驿骑将梧桐院相对重要的批红摹本送往山上,徐凤年稳固体魄的闲暇之余,会把每一封公文都仔细浏览,除了驿骑传递政务要事,边关军机秘事则交由拂水房老练谍子由边境传往武当山,谍子中夹杂了一些新纳的江湖高手,都已是经过褚禄山这个谍子大头目的筛选,要这些人去沙场上拼死不现实,可要说做些这种轻松闲适的活计,还是会让人趋之若鹜的,拣选江湖人做精锐驿卒,这是从李息烽手头接过金缕织造局的王绿亭提出的建议之一,除此之外,设在陵州境内的金缕织造局在其余三州设置了织造司,并不能亲手参与地方吏治、缉盗和参劾,却能帮助清凉山密报监督各种事务,同时正是在王绿亭此人的提议下,凉陵幽三州总计二十余座书院,在三位文坛领袖的牵头下,每月评出三份不限体裁的“魁文”,夺魁者,直接在北凉道获得官身,这里头有件有意思的事情,凉州负责审文的文豪,不是别人,是那位写出《头场雪》的王初冬。不过真正交到徐凤年手上的文章,更多是那些言辞尖刻针砭时政的“弃文”,虽然很多行文立意有失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