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焦头烂额,在太平天国混得很不如意,改革都是空响炮,上下很多将领都不服他,天国上下可以说是四分五裂。
1859年夏天,洪秀全重新回归酒池肉林的生活,贪图享乐,不愿再管天国的政事,将刚到天京40多天的洪仁玕封为干王,打破“永不封王”的诺言,引起众将不服。在洪仁玕建议下,洪秀全将当时地位最高、战功最著的陈玉成封为英王,并下达了“外事不决问英王,内事不决问干王,二事不决问天王”的诏旨,洪仁玕就飘飘然了。
洪仁玕死要面子,他的《资政新篇》得到很高评价,如能实现,天国也许能就此改造成一个近代化国家。可惜这本书,虽然被洪秀全拿去亲笔批注,允许推广,但除了增加几个新潮西式官衔,几乎没有任何政策落实,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和文学不一样,政治是现实利益的妥协,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就能推动改革,就能强民富国,而且民众的思想,一时是很难改变的,需要一世甚至几代人来完成思想革新。
洪仁玕虽然能提出各种精辟的见解,却缺乏坚持和推动的勇气。比如他曾认为洪秀全的上帝教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于是根据圣经写了一本《天妈天嫂辩正》,试图纠正洪秀全的“错误观点”,结果在洪秀全的斥责下,立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