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编织的定义综合起来,产生的羞耻心。】
【它是我吗?不是。它只不过是属于袁长文的另一个标记,也是需要斩杀的内容。】
(放屁!难道以后就在大街上撒尿拉屎?!)
【这要看心情。】
(看心情?!)
【不管是“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去做某件事情,还是“不在意”而做,统统都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行动之前的思考,本身就说明了自己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才会思考。真正的不在意,连思考都没有,想做就做了。犹如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那时的行为还会在意什么吗?】
(拉倒吧,这种人早就被关进精神病院了。)
【我现在在哪?】
之前忽略了,袁长文此刻才反应过来,三思而后行,这是连小学生都熟知的论点。
这么多年来,小心谨慎做个决定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好像自己的脑子真的可以思考出什么结果一样。
想来想去,不过是在旧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寻找一个符合当下状况的记忆。
难道这种做决定的方法不荒谬吗?
每一个时刻的信息都在变化,而人类因为大脑结构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