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就好了呀!
而那个恐惧,是自我定义在呼唤,想引起自己的注意,想阐述它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当自己注意它的时候,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注意,那么已经说明它的存在。
难道这就是自我定义从虚假走向真实的运作方式?
“恐惧是你的向导,想想没有这个,你会怎样?”
袁长文突然觉得老师真的看透自己,这句话反复用,依旧能提供前进的路线,依旧是更远的导航仪。
归根结底,仍然是自我定义的根源。自己牢牢抓住某个自我定义,恐惧失去它,因为它定义了我自己。而老师偏偏要让我想象,失去那个自我定义之后,会怎样。
老师早就知晓自我定义的虚假性,也知道我一直卡在这里。
曾经的自己借着老师的顿悟,也体验过一次彻底的轻松感。整个人生都飘了起来,任何事物看起来都是好好的,嘴角不由自主上翘。
但现在,明显有一层东西背负在身上,难道那些虚假的自我定义已经发展为实体的重量了?!
那种轻松感自己不会忘记,这是此刻的不轻松始终告诉自己,更远!
并非“不怕”,而是超越“怕与不怕”,就像关于恐龙的故事,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