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话,那就是10000纳米好了。”
10微米,国外在71年就实现的技术水平,当时英特尔的第一代的cpu4004,使用的就是10微米的技术,现在,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国内依旧是在采用10微米的工艺水平。
这种工艺水平上,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芯片,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景的。
秦观皱了皱眉头,就在这一瞬间,他已经进入了大脑的系统之中。
启动,机床坟场!
想要提高国内的加工水平,就需要进行工业的母机,也就是机床的交换!
当初解锁了机床坟场之后,秦观引进了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完成了重卡发动机中最精密的高压油泵的加工问题,而现在,秦观要找的,是生产芯片的机床。
叫机床,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在cpu的生产中,刻蚀机和光刻机,是其中最重要的部件,这些,也算是广义上的机床。
在芯片加工过程中,光刻机放样,刻蚀机施工,清洗机清洗。然后反复循环几十次,一般要500道左右的工序,芯片——也就是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才能完成。(当然还有镀膜什么的工艺,就不再说了。)
在后世,国内也是能够生产这种机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