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轰轰烈烈的拆违工作有个简短的点评,言语不多,但句句犀利,有个署名“朱一民”的点评文章,一时成为引导拆违工作走向的风向标。
他似乎总是喜欢跟政府对着干,前面刚报道了拆除进展情况,后面的评论就发出叹息,说,老百姓的违章建筑拆了,那些富人们的违章建筑还在,希望我们的政府能秉公执法一视同仁,矛头直指政府和富人区的违章建筑。
一时间,人们似乎从对关注拆违的报道中转到了“朱一民”的点评中,后来,电视台将这个朱一民名号的前面冠上了社会观察员的称。
一时间,更让这个朱一民的身份扑朔迷离,因为他说话言简意赅,观点客观、公正,对事不对人,说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从他的口气和站位来看,人们就猜测这个朱一民可能是居住在阆诸的国家大部委的离退干部。
党伟应江帆的要求,结合了社会观察员朱一民的点评,写出了一篇从城市违建看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内参文章。所不同的是,这篇内参党伟没有送到任何部门,而是传真给了江帆。
传真机的这边,江帆已经等待多时,当接到这篇文章后,江帆就给佘文秀打电话,此时佘文秀还在北京“住院”。
不知为什么,江帆始终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