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也是黄家惟一继承香火之人。对于归宗的问题上,况仲谦曾想恢复原姓,但又难报养育之恩。两难境地的况仲谦在临终时留下遗嘱:长子黄钟恢复原姓,次子黄镛继续作为黄家后代。父亲的遗嘱,黄钟铭记于心但却未立即改姓(直到多年后,黄钟已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才要求恢复况姓)。况钟自幼聪慧,对书法很感兴趣,在正楷、隶书、行书上都颇有研究。况钟本来会按照父母愿望,经过刻苦读书可获取功名。但在永乐四年(),靖安县新来的知县俞益,却改变了况钟人生的道路。俞益需要一位精通文理、能干练达的书吏,千挑万选选中了况钟。况钟父母不愿意。但俞益说:“自古以来,从书吏起家而成为高官者很多:汉代萧何、曹参位至相国。唐代孙伏伽成为谏议大夫,书吏有啥不好?”况钟跟随俞益做了一名书吏。多年后吏部考绩之期,俞益介绍况钟于当时的吏部尚书吕震。吕震一见况钟,留下了很好印象。成祖当时正逢广揽人才,况钟在吕震推荐下,皇帝特意召见了况钟。皇帝觉得此人可用。况钟就在永乐九年()九月,被皇朝任命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郎中,况钟决心效忠于皇朝,常给朝廷递送有益奏折,不断接触杨士奇和太子等重臣。朱瞻基是太子长子,被册封为皇太孙。况钟常来东宫,也算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