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唇枪舌剑是斗智 炎黄之争强吓弱(2/8)
姓罗(继父后因罪充军)。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品质的杨士奇,曾在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给。在建文元年(),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时,从社会上征集一些文人参加,杨士奇因学行出众,由王叔英引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登上皇帝的宝座,为保证政局的稳定,选入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进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从政的生涯。永乐二年(),朱棣皇帝选拔杨士奇辅助皇太子,且晋升为左中允(正六品官)。杨士奇在永乐五年,再次升任左谕德(从五品官),辅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等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皇帝由于对《周易》情有独钟,所以对杨士奇格外宠爱。天有不测风云。杨士奇仕途,一度出现过坎坷。皇帝登基之初,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争皇太子之位。皇帝实际宠爱悍勇好斗的朱高煦。在这场确定太子之争中,皇帝几经周折,才确定长子为皇太子,杨士奇却被牵连下狱,但很快被释放。杨士奇从此顺利地度过自己从政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