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避害就利是首辅 古遗传推贤让能(5/8)
父亲,说起了此典故。在永城上学时听王钰老师讲过:吴太伯三让天下:周族三十一世族长叫“古公旦父”, 有仨子叫太伯、仲雍、季历。其中,季历为王生姬昌(周文王),姬昌生姬发(周武王)。照例说,商周君主传承礼法:古公应把王位传给嫡系的太伯,但季历继了王位。当时,周族在陕西和山西西北一带,常有犬戎、鬼方等民族侵扰当时的商王。武丁封古公为“西伯歧周”,命其镇压那里的民族,同时还常让欺压歧周人。所以,古公不服,要灭掉商朝。商朝曾灭夏,作为夏的后裔周古公,当然不会忘记此仇恨。但周族在当时无法与商抗衡。古公要做长远计划,选择合适的接班人,来实现自己的伟业,不同意父的政治主张,太伯同时没有儿子,古公因此在心里有了念头,立三子季历为王。据《论语》记载:‘太王古公,因有翦商之志,而太伯不从,太王遂欲传位季历’。又据《左传》记载:‘太伯、仲雍,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当时,古公忌讳,废长立幼的古训,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太伯是聪明人,知道父的心事,古公如果作出废立之事,周族有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大乱。因此,太伯选择以为父采草药名誉,脱身远奔而让天下的义举。关于太伯礼让的天下,孔子对其评价是相当得高。《论语》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