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的还是官员的办事能力,有能力,能办好事的,贪一点,他也照用。
这两淮盐政贪腐案就这么草草收场了,紧接着就是接替官员的任免了,按常规,这种地方官员的任免一般是由吏部提供名单,由皇帝决定用还是不用。
张邦奇这边是早把名单准备好了,嘉靖一下旨,他很快便把奏折递了上去。
这次两淮盐政官员等于是大洗牌,那名单是好长一溜啊,其他官员倒没什么,唯独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有点问题,因为张邦奇提出的是原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王栋。
不过,觉着有问题的并不是嘉靖,因为奏折先要传到内阁写了票拟才会传到他手里。
此时的内阁,总共就三个大学士,李时、夏言、严嵩,而大多数时候,做主的并不是内阁首辅李时,而是夏言。
至于原因,很简单,李时本就是个忠厚老实之人,他很少与人争权,而夏言却是个权欲极强的人,能争到手里的权力,他就要去抢,再加上另一个大学士严嵩跟他也是“一伙的”,此消彼长之下,内阁做主的救变成了夏言了。
夏言自然知道王栋是阳明一脉的人,对于这个任免,他相当的不满意,开什么玩笑,南京户部尚书之位被你们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