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奏折中还详细列举了广灵之战宣府巡抚杨聪的斩获,而其他两处,他则言明因为接战时间太短,鞑子骑兵退的太快,斩获颇微。
这奏折看上去倒不像是大同镇被鞑子骑兵攻破了,而是大同镇、太原镇和宣府镇三路边军精锐联合阻击鞑子骑兵入侵,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奏折中所述大部分都是实情,杨聪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他并没有造假,也没有将杨聪的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他只是转换了一下概念,将鞑子骑兵攻破大同镇一事描绘成他联合太原镇和宣府镇的边军精锐积极抵御鞑子骑兵入侵。
这样算起来,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毕竟鞑子骑兵入侵在西北边镇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边镇军户和平民没什么损失,并及时将鞑子骑兵击退,那就算不错了,如果能有斩获,那便算是有功了。
他这奏折着实写的有水平,只可惜,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不该在奏折中为杨聪表功。
这年头就是这样,能力和功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站队,只要你站队正确,哪怕是个贪官污吏也能平步青云,如果你站错队了,就算你劳苦功高都没用。
这会儿内阁当家做主的可是夏言一党,奏折的票拟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