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的这个改革,本是阻力重重,反对纷纷的,却不曾想,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至于之前有些人担心的舆论压力和阻力,也被消弭于无形之中。
同样悄无声息的是,在家属生活区通往厂工作区的路上,多了一家早点铺,叫幸福早点铺。这个早点铺的及时出现,为很多人解决了上班前早餐的烦恼。
不过,对于早餐供应这个商机,也有不少人和吴秀琴想到了一块儿,又或者说,跟风做生意一直都是老百姓最擅长的。
短短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三棉厂生活区里已经出现了不下于四五早点铺,好像大家都各有默契似的,分别开设在了整个三棉厂生活区的四个不同区域,瓜分了三棉厂的早餐市场。
对于同行或者跟风者的出现,吴秀琴倒是没有太多的芥蒂,这开早点铺卖豆浆馒头包子,本来就不是什么门槛儿特别高的技术活儿,早晚都有人会干。好在大家各占片区,也互不影响,倒是替厂里数千职工上班前用餐提供了便利。
就下岗职工开设早点铺这事儿,厂里宣传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送到当地报纸进行刊登报道过,说他们是下岗职工再创业的典范。其中报纸上用得照片,还是吴秀琴和她的幸福早点铺的合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