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的羡慕和好奇,充盈在吵吵嚷嚷的追问声中。回到寝室,更是接受了一干舍友的“严刑逼供”,除了孟春晖两人稍有嫉妒不平,其他人无不是兴高采烈。
“这下好了,咱们寝室也是有车的了,以后有紧急的“外派”任务就可以交给小林同志了!”杨珊珊怪声怪调的开玩笑。
林安雅也笑着应承,没有一丝勉强。
其他人听了,原本有些小心思的立时眼前一亮,这下说不定自己也能借用一下。
和其他人视若“重宝”不同,对安雅来说这只是个自行车,同学借去用用完全没什么,这是二十多年人生潜移默化养成的思维意识,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
有了自行车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她的人缘儿变好了,女生宿舍楼都知道考古班的林安雅是个大方人,有急事可以借用自行车。
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难免有人心中不愤说她“假大方”云云,也有人心生对比,没几天楼下又多了几辆崭新的“飞鸽”“永久”。好在首府大学的规格在这,能骑上自行车的不少,也没碰到厚着脸皮经常“借用”的人。
不几日,进入五月,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在全社会层面引起一场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