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这《大学》本来是极好的,但一到了南宋朱熹手中,它就慢慢变味了,变成了一种框架,束缚了人的天性。
陆承启也明白这一点,笑道:“朕也有思虑,大学之意,亦是大人之学,除非特例,不招不及弱冠之人。大学里面,专学大人之学,如算术,天文,物理,自然之道等。”
冯承平知道这个小皇帝虽然年纪轻轻,但极有主见,哪怕群臣死谏,他该推行的事情,还是一样推行。但他鼓搞的东西,是否有在削弱儒家的意味?冯承平不得不这么想,因为他也是靠儒家经典才有的官身。但他只是在猜测,并没有劝谏,毕竟陆承启也没说在科考里面加入这些内容。
冯承平作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部长和外交部部长的职务,额,还有就是查黄历的差事。因此,冯承平对儒家是极其捍卫的,毕竟所有科考出来的进士,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嗯,虽然现在没多少人敢跟他套近乎了,这都怨陆承启弄出的监察司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