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想出来这样的点子了。常平仓的意义,其实与陆承启想的并无二致。内阁诸臣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于这段史实,最是熟知不过了。只有陆承启一个人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提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这不过是自视甚高,拿古人当傻瓜罢了。其实古人的聪明,一点都不在后世之下,甚至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站得地方不够高,眼光的局限性,政策的倾向性,导致了他们的格局不够大而已。
而陆承启的优势,便是知道科技发展的进程,能让这些聪明的中国人少走一些弯路,在政治的大方向上也少走弯路而已。
至于陆承启熟知的后世国家粮油储备,其实一样也是出自常平仓的先例。任何一个想要长治久安的朝代,储备粮食是必不可少的。粮食储备,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地区间的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战略的意义,不下于屯兵边境。
而且陆承启根据来自后世的经验,所设立的常平仓,毕竟要与历史上记载的常平仓有所不同。因为陆承启知道,再好的制度,没有监督,仅仅靠着所谓的道德约束,是控制不住人的贪欲的。君不见,哪一个大贪官不是饱读诗书,聪敏机警之辈?若不是这样,他们还不敢伸手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