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这是你的兄弟?是了,为金榜题名,还是要刻苦的。须得像你兄长这般,再拿个状元回来!”
苏辙不知可否,苏轼见状,连忙向小黄门赔罪道:“公公莫怪,舍弟还不懂事……”
那小黄门知道,苏轼是陛下看重的官,给他几个胆也是不敢对苏轼发怒的。先前还有些尴尬,听得苏轼这般一说,连忙说道:“时日不早了,苏主事,你准备接旨吧。对了,此乃密旨,不得有第二人在场!”
苏轼一听,正想说不是口谕吗,怎么又变成密旨了?刚想开口,却见小黄门给他抛了一个眼神,立即便会意,原来是为了掩人耳目。
苏轼不由地心想道:“圣上有甚么事,非得下密旨这般神秘?难道……”想到最近朝廷内外热议的造船一事,苏轼也惊呆了:“我又不会木匠活、造船什么的,要是借了这档差事,该如何是好?”
苏轼的政治觉悟其实不低,猜测得虽不中,亦不远矣。见小黄门着急要回去复旨,也不拖沓,摆了香案,焚香净手之后,屏退闲杂人等,跪下接旨了。
小黄门见所有事都准备妥当,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黄色绢布,上面有宣纸粘在上面,摊开之后,以只有苏轼能听到的声音念道:“制曰,苏轼自春闱之后,任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