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怎么舍得他去冒险?还真别说,苏洵是有很擅长政论的,政治触觉一点都不比朝中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员低。他暗自琢磨道:“现如今大顺国内不平,难道圣上要派我儿去剿匪不成?”
也难怪苏洵这般想,大顺朝的将军,历来是儒将比不识字的武将吃香。也就是这些年来,出了一个韩伯珂而已。前四代帝王,都曾派出过文人为将,再加上有民间消息称,禁军在山东路剿匪失利,苏洵这么一联想,便得出这个结论了。
这只能说,苏洵还是以老眼光看待陆承启这个小皇帝。陆承启向来遵循的原则是,专业的东西,就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他不会傻到,用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文人为主将,那简直是把几万将士的性命不当回事。陆承启看中的是苏轼对于律法的思考,三路拐卖儿童之事,自然要派一个业务精通的,官职又不是很高的官员去办。这么一来,苏轼便进入陆承启的视线之中了。陆承启料定此行有坎坷,为了保证苏大才子的人身安全,陆承启特地给了他尚方剑,让他可以调动厢军、三路的监察士。有这样的保护,陆承启还不放心,还急匆匆的派人去皇家军校宣旨,调来了他信得过的教习秦明。如此用心良苦,看得出陆承启是对苏轼很器重的。
奈何苏老泉关心则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