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朝里面掌控兵权的,除了皇帝以外,就是枢密使、枢密副使了。可小皇帝能下密旨,绕过兵部,绕过内阁,指使奉圣州边军百里奔袭。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顺的兵制,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兵权掌控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兵符缺了皇帝的授予,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往常要出兵,皇帝还会装模作样地询问一下兵部的意见,询问一下枢密院的意见。毕竟兵部尚书、枢密使虽说是武职,可一般都由文臣担任。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擅权的防范手段,只是如此一来,大顺赖以立朝建国的悍将勇卒,就等同废了一半。
没办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因为是文臣担任武职,大战略方针拿捏不准,导致了六十年前幽云边境的惨败。虽然大顺边军战力犹在,可六十年来,大顺朝廷不仅没有痛定思痛,反而置之不理。这下好了,辽国年年南犯,把大顺当做了一只绵羊,不停地来剪羊毛。
而谁都忘了,小皇帝掌权以来,可不仅仅是废了宰相,设立内阁制而已,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军事参谋部。以枢密使姜瑜,副枢密使潘兴艺和彭金康,威远候的韩帆等一干功勋子弟为军事参谋部的成员。这下好了,小皇帝完全有能力通过军事参谋部,绕过内阁,绕过兵部,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