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规模,穷极一生恐怕都不够。
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只要观念对路了,多少国债都不怕销不出去。更何况,陆承启还有一个杀手锏。只要买了国债的商贾,都可以立即取得科考资格。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好处,只要一使出来,不怕那些商贾不买账。不过这一招只能短期内有效,时间一久,观念不转变,还是销不动的。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三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这也不过是朕的初步想法而已。若是按照三位卿家所言,国债最大的阻碍,乃是民众观念。其实也很好办,无非是名字惹事而已。若是改为‘税劵’,三位卿家你看怎么样?”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徐崇光知道,要想靠几个人就逼迫小皇帝就范,那是不可能了。朝堂里,除了亲他一派,还有亲小皇帝一派,也有中立一派。即便是文官集团内,都是斗争重重。都到这个份上了,又怎么能齐心协力,继续打压武人?
林镇中也不说话,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其实以国库的余钱,撑过秋收不是问题,不过是开源节流罢了。继续开发商税,节省一点支出,撑到秋收问题不大。听得陆承启这么说,他是很失落的。自秦汉以来,文人地位忽高忽低。现在到了大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