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不取,量力而为。若有欺君罔上者,严惩不贷,轻则取消此次恩科考试,重则终生不得科考。
这也是陆承启担忧很多人想登捷径,不顾一切削尖脑袋想做官才设下的限制。但他显然料错了,这年头的读书人,一个个心高气傲得很,哪里肯通过制科做官?这制科便是取中了,不过是九品小官,没有科举出身,最多就是做个六品官,成不了什么气候。进士科就不同了,一旦考中,等于职官到手了一半。以后只要政绩还过得去,三年一调,怎么都会慢慢升官的。
正是因为这个心理,所以陆承启接到报考人数之后,禁不住微微一愕:“就这么点?”
礼部尚书冯承平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次还算多的了……”
陆承启哭笑不得:“一十七科,只有百来人报考,这也算多?有些科目仅两三人,还是朝中大臣报考,这……这也算多?”
冯承平解释了一番,陆承启才释怀。原来是他相差了,这制科是好,也是捷径,相当于后世的艺术生考试。可艺术生就是艺术生,怎么比得上正牌的进士?所以很多人宁愿花更多是时间温书,也不愿意花费一日精力,来集英殿考甚么制科。
陆承启就不明白了,这科举这么